就职于阿里云北京,架构师,从事稳定性技术治理相关的工作,目前专注在应用依赖关系治理的问题上,对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软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兴趣浓厚。
近些年来,闲暇时间对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热情,借助佛学、西方哲学、心理学、性学、中国传统文化在智识上有了不小的提升。因为工作的横向性质,开始对经济学、中国近代史也有了一些初步的兴趣。《易传》说做到恒,要杂而不厌,深以为然。
近来深感坐在书桌前的时间过长,对眼睛和身体伤害很大,计划尝试研学式的户外考察来进行调养。
除此之外,总想着在生存欲望之外找点世俗的情趣,无奈情路坎坷,六亲缘浅,如今也放弃挣扎了,专心于解脱之道吧。力求在做事中建立起关系,而非顺从世俗社会框定的关系去做事情。
2023年01月24日版
现居北京,就职于亚马逊中国,软件工程师。
大部分时间里,工作充满挑战,让人焦虑而又充实,可总有一些时日,工作琐碎得让人厌倦而又感受不到意义。成就感是种奢望,内心的期许总是更多,交付却显得难尽人意。制定目标的人,无法预知目标的偏差,难以掌控计划和执行,而做计划和执行的人,又常常对目标理解不深,且难保信念。好在成长是必然的,失败成功都有所收获。
学习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纯属机缘巧合,高考报志愿和研究生保送都有点瞎猫撞死耗子,工作多年后回想,当初的个人偏好和意志并不强烈,庆幸的是这条路走得还算顺畅,沿途的风景也不那么糟心。
高中擅长数学和化学,无感于政治,畏惧体育。自觉有音乐禀赋,但未得机会培养,加之执念不深,已全然放下。毕业多年,依旧喜欢数学,自学了数论和抽象代数,虽然不直接对工作内容有用,但对能力提升却有帮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逻辑思维、分类能力和抽象能力,用数学来训练是高效的。
对纯粹的理性鼓吹者缺乏好感,因为现实中的理性鼓吹者,对概念、理型和真理的偏执滋养出了傲慢与偏见,丧失了纯真,丢掉了纯粹。计算是数学的延伸,而软件更偏实感,组合一起很合我的性格。
喜欢非功利的学习,对竞争能躲则躲。研究生毕业后开始爱上读书,相比于创作,读书无疑是一件轻松而又愉悦的事情,特别是读思想类的书。有用的书分两种,思想类和工具类,理工科的书大部分是工具类,思想集中在课堂讲记和科普读物中,而文史哲的书大部分都是思想类的,课堂讲记更加生动。
要想发明招式,不能只练招式,不习内功和心法。从二十多年的学与习来看,语文和数学是内功,人生哲学是心法,而分科专业是招式。内功和心法的提升远比招式来得慢,但对人能力的影响却也更深更广。
ssl 证书过期了
谢谢提醒,已经更新了。启用了新域名nicelylit.net,绑定了不同的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