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工作小记

2024年09月16日分享于pFinder邮件组,起因是教师节向贺老师的问候,写成时恰逢中秋节前夕。

这次换工作参加了33场面试,历时八个月,拿到了两个口头录取,一个正式录取。尝试了五个技术方向,22个团队,九家公司。简历改了四轮,共十个版本。认识了三到四个还不错的猎头,一个职业顾问,两个靠谱的HR。整体来看,按团队算成功率13%,去掉前期的三个被介绍的机会,主动寻找的成功率只有5%,好在也还足够幸运,结果也算是得偿所愿。

八个月间,心情起起伏伏,焦虑和自我怀疑,从未间断,轻松惬意的时间并不多。对自我的掌控感在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在减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韧性在增强,对世间生活的期待在减弱。尽量随缘而行,不为难自己。

换工作的因缘

这次换工作的内外条件都很充分,不便公开所有感知到的因素,就拣一些重要且能说的分享一下体悟和收获吧。

推动换工作的主要因素是裁员,其次是职业成长的期待和未来生活的饭碗。

裁员影响不到五十人,也没有在舆论上掀起什么风波。北美的技术总监亲自到北京宣布,会议大概持续了五分钟,本没有给提问的机会,我还是抓住话头鼓起勇气旁敲侧击地探寻决策的主要因素,但没得到任何答案。看得出来,他也有些错愕。

大概也就只有我还在乎这个决策的主要因素吧,大家更在意接下来的安排,经济补偿、工作交接和求职机会。

别人不说,我们就只能推测了,推测的结果缺乏直接的证据,但也同样能拿来对其他事情的决策做支撑,这就是信念了。从整体环境看,这个决策的政治因素占比应该比较高,经济因素应该是次要的,官方给出的时区差异造成的工作协同问题更是次要的。

政治因素有宏观,有微观。宏观是俄乌战争都影响到了飞往西雅图的航线、班次和票价,中美的贸易对抗目前看上去,在中国土地上美国资本在不断撤退,中国的资本在不断外扩。亚马逊的上层领导不安的感受肯定要比我敏锐,信息渠道也更为直接和真实,毕竟政策和军事的影响,对他们来讲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微观是办公室政治,疫情和航班的管制对两地的面对面交流产生了很大影响,巩固信任和缓和矛盾缺乏了条件,也就自然走向了反面。

北京团队参与购物平台的基础架构,属于零售业务的核心,在战略型的创新项目中,首席和高级别的工程师占比较其他业务要高出许多。我在一线领导团队中年纪轻,在技术上经验比较丰富,但在产品和管理上经验缺乏,只能在负责的一到两个业务问题领域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可我仍旧能深切地体察到北京团队在语言能力、技术能力和文化观念上难以融入到战略项目的核心决策上。除去日常会议的点滴感受,一个明显的外在表现是团队建设之初上层就没有同意在北京招一个首席工程师的请求,高级经理只能想办法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创新想法的落地,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生产和消费两方互为因果,要在频繁地试错和互动之中寻求壮大。现如今的结果不言自明。

我在乎决策的主要因素,好奇和求真的心态或许有一些,但也许是本能的一种自利行为吧。我对安全感的需求多过自由,我大概是属于那种能在名教中找到快乐的人,所以更合适管束较多的土壤。可能是我能量不高的缘故,太过自由,我会感到不安,利他的行为也得在身心状态良好能力富余的情况下才能开展。

全员当面宣布完,紧接着就是HR挨个面谈签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协议的关键点是补偿金额、几个关键的时间点以及要遵守的行为。外企给的经济补偿会比国内法律规定高些,大概因为在异国做生意,大方点可以免去很多麻烦。后来调研了解到在美国失业没有这么多的补偿。大多数人对补偿方案没有什么异议,我当下就签了。有异议的出在股票到期时间和落户影响等方面。比如,我们组有个同学,有落户名额,但北京市政策规定,要在一家企业工作满三年,他还差九个月,就在想寻求延长的解决方案。

大的方案上分两类,一类给了去西雅图转岗的机会,且给了额外一段时间的项目交接的补偿,另一类只给了补偿和一定时间窗口内的带薪找工作时间。我在第一类中,于是就有了找贺老师参谋的事情。

留在国内的决定

我在亚马逊呆了有八年多,都已经超过我学龄前在家的时间长度了。亚马逊带给了我很多,不错的收入、国际视野、职业成长的方法论、商业上做事的思维方法、良好的社会关系、说得过去的工作履历。可惜缘分到头,该走还是得走,我不再有信心跟着它获得职业的成长了。信心的丧失和家庭的牵绊让我选择留在国内。后来我虽然还有三次北京转岗的机会,但因为各种不合适,没有能够续上。

许多人到外企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其作为出国的踏板,然后长期在海外发展,寻求一片自由的天地,但我不仅没有过这方面计划,连意愿都说不上强烈。我在精神上向往自由,但我不觉得换个地方或者国家就能够得到自由。我的独立自主性也不够强大,依赖和跟随的心态一直很重,难以自己给自己安全感。我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但更多是向内的,而非向外的。我只能改变自己的想法和意志,重塑自己的意识形态。我不喜欢人因为种种被迫和无奈而做出某种选择,我喜欢人因为心悦诚服而做出选择。被迫的选择短期是看到了效果,但不可持续,我更在乎长期的影响。

我的精神追求主导着我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理性分析只能配合着帮我找到尽可能多的正面的支撑因素,弱化一些负面的瓦解因素。这样说显得我太过理想化、虚妄不实,毕竟我不是活在真空中,我是要穿衣吃饭的。实际的决策中,我理性地分析了我的内在需求以及外在因素,找十一个人咨询了该作何选择或者国外的工作和生活的体验如何,做了两次占卜。最终的决策结果,与我一开始的直觉并没有差别,只是多挖掘出几个因素,选择哪个因素在哪个场合怎么讲的问题了。

我的内在需求,有八点:第一,与直属领导配合融洽;第二,一年回国一次减轻家庭的精神压力;第三,一次至少呆一个月;第四,在西雅图最多呆三年;第五,能力成长持平或好过当下;第六,薪资待遇相比北京高至少一倍;第七,工作强度不高于北京;第八,与平级和下级相处融洽。

外在因素,有三点:第一,工作机会的自由度;第二,部门的工作目标和产品的市场走势和反馈;第三,地区的生活状况。

咨询和访谈下来,到西雅图工作与留在北京工作,各点满足的情况如何,我就不展开细说了,列在这里给大家一个方向参考和对照。

这里说说周易占卜的结果,如今回看,越看越有意思。到西雅图工作,我卜到了遁卦变同人卦。留在北京工作,我卜到了谦卦变巽卦。我是个解卦小白,但如今辅助工具很多,比如AI、名家的解卦意见。不看爻变,只看卦象就很能反映我的处境,跟我内心的感受很接近。

遁卦是隐避、隐忍、退守的意思,同人卦是与人和同、上下和同的意思。我选择西雅图显然属于双向奔赴了,对方抛出了橄榄枝,我接住了,那就意味着志同道合,所谋一致。隐避和退守应该是基于国内来说的,我的社会关系都在国内,虽然西雅图也有不少认识的人,但远离主体环境的选择,是一种隐避和退守。遁卦一般提示人们处在环境恶劣的时候,要懂得韬光养晦。不过我对国内市场是抱有乐观态度的,虽然时下的就业环境严峻,企业成熟度相较美国还有不小差距。

按傅佩荣教授的说法,遁卦和谦卦属十大好卦,爻辞不是吉就是利,尤其是谦卦。看到谦卦我很高兴,我的情况在国内市场应该还是有利的,虽然已经接近35周岁,但履历的稳定性好,并且2021年底幸运地得到了一次晋升,发展势头是向上的。当时不太懂巽卦的意思,以为是谦逊的意思。现在回看,巽卦象征风,飘忽不定,但风又意味着进入,所以意思是我会经历一段动荡不安的日子,然后进入新的环境。接下来就说说这个内心动荡不安的经历。

面对失败的勇气

为什么内心是动荡不安的呢,因为花费的时间比预期长,失败次数也比预期多。

除了最后的正式录取外,另外两个口头录取,都是借他人的势而得的,我的努力成分并不高。我想每一个追求自己喜好和理想的人,多少都是有受虐倾向的。

第一个机会是美团应用平台做直播中台开发,第二个机会是AWS中国区做云服务市场的开发。这两个机会都是高级经理介绍的。第一个机会,借了亚马逊和美团直播处境的势。美团一直公开说在向亚马逊学习文化和管理经验。美团一些业务营收受抖音直播的正面冲击,所以也要建立直播的平台来应对。第二个机会,借了领导推荐和亚马逊职级评价体系的势。有这些外部的势做基础,对我的面试表现要求并不算太高。

这两个机会都发生在去年11月我开始主动寻找机会之前。后面让我有点煎熬的,是前路坎坷不明,退路却还充满诱惑。

内部Kindle和JP Tech都有意向考虑我,我都在被动回应着。大概就是人被追求时,不那么情愿,但又怕找不到更好选择,而不明确说拒绝的心态。这样的心态很不好,倒不是说对对方不好,而是对自己不好。一方面让自己向前的意志不够坚定,另一方面就是不断的情绪内耗和产生幻想。

在抵挡诱惑方面,不断明确目标,理性分析逼着自己做判断、下结论是坚定意志的办法。找人倾诉和咨询、进行占卜是缓解内耗和寻找新思路的办法。

在前路不明方面,要把求职当作完成一个项目,采用类似做产品和科研的方法论,即明确求职目标、调研市场中的职位需求、认清自己需求和能力、规划执行路径、快速试错并及时复盘总结、继续调整路径。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执行力、洞察力、心态和运气。找工作,实则是换了个形式的工作,也就是没有报酬,自己为自己打工,放到市场中去进行自我检验的一个活动。

做项目,无非人、钱、事三方面。

从人的角度看,除了自己外,就是熟人和陌生人。探索新的机会,就是去结交陌生人的。要多去观察、尝试和总结经验。除了亲人,我基本不怎么去打扰其他熟人。这样做的好处,是我和对方都避免了情绪上的消耗,但坏处,是让我变得孤立无援,内心孤寂。因此就随缘去认识陌生人。找工作期间认识的陌生人,基本就是三种,猎头、职业顾问和HR。面试官没有立场去主动问候,除非你有勇气像罗永浩自荐一样,去主动问候俞敏洪。不过也有负责人直接在招聘软件上找人的,我没有遇到比较靠谱的。跟人打招呼方面,我从一开始的畏畏缩缩、有所顾忌,到后来的开门见山,他们的评价体系很功利也很明确,就是毕业学校、最后一家企业的职级和薪酬、要找的方向的经验积累和成绩。

从钱的角度看,缩短战线就是在节省成本,要留够自己内心感到足够安全的现金,裁员补偿是一块,平日的储蓄也要留好。在社保和公积金方面,也要提前规划好,我的情况比较简单,不用有这方面的顾虑。不过为了医疗还能报销,自己通过网络申请了灵活就业缴纳的方式。如果平日有积累,有额外的小成本投入的“睡后收入”,可以适当加大比重,或者看情况选择多干干,但如果没有,那就还是专心把心思放在找工作这件事情上。如果找工作的事情都搞不定,自己做生意赚钱也基本没戏,找人去创业也大概率是失败。

最后说事。找工作中,自己不仅要有技术,也要懂产品和管理。管理的对象就是人、钱、事,目标就是要在有限资源内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产品就是自己,要知道自己作为劳动商品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的市场价格,知道推销自己的方法,注重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点和质量。技术就是挖掘、分析、复盘、总结、写文本、讲故事的能力。

我擅长技术,但一个人闷头调整简历、准备面试问题、挖掘项目亮点,挺艰难的。一方面不知道调整的方向是不是符合市场需要,另一方面在缺乏目标听众或者读者的情况下也会缺乏做事情的动力。这时候,一定要跟人互动起来,比如HR、猎头或者职业顾问,他们就是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一线人员。就像我前面说的,把他们当作工作合作伙伴,进入平时的工作状态,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既不能对他们抱太大期待,但也不能没有互动。期待总是要向内的,是对自己的要求。互动比自己闷头做带来了一些随机性,在陷入困境的时候,与人的互动往往能够给自己打开一个新局面。

互动是深入认识自己,把自己和市场结合起来的关键。认识不够深刻,简历上的内容就不成体系,项目经历是一盘散沙或是同样能力的重复。认识如果一味只看向内,不注意市场上的需要,就只是自我满足,不会有太好的效果。看向内的功夫在平常,到这个时候,反复总结和挖掘项目亮点是面试前非常重要的动作。向外看的功夫就是做减法的功夫,你可能有三四项都还不错的能力,但能力不能凭空说,要落在过去的项目中,要落在招聘需求上,拣关键的写,挑关键的说,剩下的就留到工作中日后去表现。

互动是给自己带来后续行动的动力来源。互动还是让他们对你留有印象的关键。别怕问他们要一些反馈,比如简历哪里写得不太好,能提供个更加优秀的例子吗等等。询问得体,他们可能会给你暴露更多信息。

除了讲到这个微观层面的具体行动的方法,还要在宏观层面,对机会的数量和方向有所判断。我读了一些领域的白皮书和行业分析报告,不用花钱,公开的信息足够了解个大概。我最后找到的机会,就是《中国软件技术发展洞察和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3》中提到的处在早期推广技术和准成熟度技术阶段的方向。看看这些行业分析报告和领域白皮书的参与单位,基本就说明这些公司会在这些领域中投入,软件行业的投入重要的就是人员方面的投入。虽然目前企业处于降本增效的阶段,没有了盲目的扩张,但总还有适合自己过去积累的新投入。有些热点投入,如果自己的积累不多,也跟自己无关,当新闻看看就好了。

我得到上面的一些经验,也是走了一些弯路的,比如尝试竞争力不那么强的方向,技术支持、移动端应用,还有一些不那么靠谱的团队,不符合我职位预期的机会。目前是买方市场,应聘者多,机会少,雇主不仅要挑学历,挑稳定性,挑能力和意愿,还要挑细分领域的知识积累程度,这许多下来,匹配上就比较困难了。

我最终入职的是阿里云的稳定性架构师,不属于企业中的产研部门,不产生利润,属横向部门,做故障、风险等系统不稳定因素的发现、应急、处理和巡检的。选择这个方向跟我的项目积累有关,我过去经历中50%以上的项目积累都在这块,这些不完全是由我决定的。很幸运阿里云在这块有扩大投入,不过他们是在财年初才审批下来岗位,所以等到4月底才得到这个比较适合的机会。

如果对方真的在招人,你又很合适,面试的结果反馈往往是很快的,一般都是当天或者隔天通知。反之,如果不那么合适,三天如果没有反馈,就问一下HR,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和多种结果的应对话语。面试后的每一次失败都是严重的心理打击,那几天情绪会很不好,根本没有心情去总结复盘。如果是这种状况,就要明白,自己需要在这方面有所成长。从根本上说,这是认知的问题,但却又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即便短时间内一些道理通了,但还是做不到。办法就是直面情绪的来源,不断明确自己的目标来树立自信,不要把外界变化无常的因素作为评判自己的标准,把情绪当作一个内求改变和提升的信号。我到后期基本隔天就好了,恢复得很快,自己知道哪不合适就不会过度纠结,要承认自己的局限,也要允许别人的局限。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但却能满足形形色色人的需求。找对期待,总能看到出路。我意识到自己从小到大在学业和工作其实没有遭遇过太大的挫折,在运气的加持下,结果一直都没有差预期太多。这段经历相比从前遇到的还算个不小的挫折。

最后还有一点要说,其实有时候没有结果,就是应该休息和放松,这是天赐的良机,千万不要逼自己,最后休息没休息好,拖垮了身体,目标目标没达成,丢掉了信心。说实话,我唯一觉得做得不好的,还是太过焦虑,没有真正放松下来去休息。我在拿到阿里云的口头录取后,有半个月等正式审批结果的时间,但自己还是没心思出去放松放松。

未来的路

四十岁时是什么状态,我不太清楚,我能把握的是先把当前工作做好。国家也才做五年规划,企业做三年规划,自己没必要给未来放那么多一定要的东西。自己只能提一些愿景,在亚马逊叫做North Star,具体到三年规划要落实到Vision和Blueprint。这段期间,我把人生追求、人生信条和职业技术发展方向都梳理清楚了,算是最大的收获。这使得我能够收缩精力,去长时间专注在选定的特长领域中。

职业上,我对程序语言设计兴趣浓厚,但国内研究和业界项目都很少,这是个投资成本极高,迭代速度很慢,却非常有趣的领域。这个随缘投入吧。眼下,软件故障诊断,业界在蓬勃发展,与医学的方法论很相似,是我认为国内外实践相对缺乏系统化,难以量化的领域,需求很多,可大可小,跟我的特长也比较贴合的方向。

面对现实,生存是首要的,理想是次要的。我虽然走上了工商的道路,但商业的兴趣和知识都匮乏,在这个重商的时代,只能边积累边走着看。生存不只要食物做营养,也需要思想做营养,近些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选定了方向,灵活应对就好。管理自己的预期和他人的预期很重要,预期管理实际上就是欲望的管理。少欲知足,无欲则刚,说说容易,做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金刚经》有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已经发生,无力改变,未来还未发生,也不能直接作用到,现在即生即灭,没有可以抓住的东西。人生如梦,活得洒脱点更好。

发布人

jeremy1990

现居北京,就职于亚马逊中国,软件工程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